如果你一个月前说这个话,我认同。现在,我觉得,局限了。这就是web3,每分每秒都在进化。过去我认为,X to Earn里的X,应该仅仅是过去在现金流表中的成本/费用项。但现在,显然,行业对于X的理解,以及X to Earn的理解在迅速加深加大。一些过去我们认为必然应该有earn的劳动力付出,现在也被考虑进来。为什么?不是牵强附会,是在构建更加完整的货币流网络。到目前为止,加密一直到web3会被很多人诟病ponzi,核心所在,在我看来,都因为除了金融二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,没有更多其他市场。哪怕是金融一级市场,都因为种种原因,并不健全。所谓“合格投资人”,不管是认知积累,还是touchable辅助判断的工具都是远远不够的。更不要说消费市场、生产市场、人力资源市场、生产要素市场等等。因此,如果我们可以把视野稍挪至这个角度,再来思考什么是 X to Earn,我想在座各位都应该可以感觉到天大地大。在SeeDAO,不管是DeSchool 还是W3U,还是其他正在成长和孵化的项目,我们的目标都不仅仅是跟随,更是开拓。是希望让我们相信的东西,能够有更加强劲的抓地力和向阳力。也欢迎所有目标一致小伙伴同行,哪怕路径不同都没关系。罗马就在那里,我们罗马见。
如果你一个月前说这个话,我认同。现在,我觉得,局限了。这就是web3,每分每秒都在进化。过去我认为,X to Earn里的X,应该仅仅是过去在现金流表中的成本/费用项。但现在,显然,行业对于X的理解,以及X to Earn的理解在迅速加深加大。一些过去我们认为必然应该有earn的劳动力付出,现在也被考虑进来。为什么?不是牵强附会,是在构建更加完整的货币流网络。到目前为止,加密一直到web3会被很多人诟病ponzi,核心所在,在我看来,都因为除了金融二级市场及其衍生品市场,没有更多其他市场。哪怕是金融一级市场,都因为种种原因,并不健全。所谓“合格投资人”,不管是认知积累,还是touchable辅助判断的工具都是远远不够的。更不要说消费市场、生产市场、人力资源市场、生产要素市场等等。因此,如果我们可以把视野稍挪至这个角度,再来思考什么是 X to Earn,我想在座各位都应该可以感觉到天大地大。在SeeDAO,不管是DeSchool 还是W3U,还是其他正在成长和孵化的项目,我们的目标都不仅仅是跟随,更是开拓。是希望让我们相信的东西,能够有更加强劲的抓地力和向阳力。也欢迎所有目标一致小伙伴同行,哪怕路径不同都没关系。罗马就在那里,我们罗马见。
我一直反对在web3语境下“假装”思考长久。抱歉可能这样表达会让一些朋友感觉“刻薄”。我无意冒犯任何人,只是想以亲身经验提醒每一位朋友,我们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种底层革命的早期阶段。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变化极快。快速迭代,小步快跑,快速试错,快速纠正,快速东山再起。所以,不要“假装”思考长久这件事。想得清楚不如做得出来,做得出来终归可以想得清楚。另外,一个同样重要的提醒:因为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变化的迅速,每一种“长期思考”都很有可能变成“刻舟求剑”。Try it, don't just think about it.
我一直反对在web3语境下“假装”思考长久。抱歉可能这样表达会让一些朋友感觉“刻薄”。我无意冒犯任何人,只是想以亲身经验提醒每一位朋友,我们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一种底层革命的早期阶段。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变化极快。快速迭代,小步快跑,快速试错,快速纠正,快速东山再起。所以,不要“假装”思考长久这件事。想得清楚不如做得出来,做得出来终归可以想得清楚。另外,一个同样重要的提醒:因为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变化的迅速,每一种“长期思考”都很有可能变成“刻舟求剑”。Try it, don't just think about it.
不太确定我知道这里在讨论什么,不过可以先理清一些定义。当earn的主体是我的时候,我能投入的包括金钱(资本)和我自己(劳动力或注意力),这时候earn的范围可以比较泛,学习收获和声望收获也算;接下来换个角度,从平台方来说的话,他们承诺的earn,更多应该是金钱或者等价物,毕竟其他东西他们也承诺不了。先假设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后者,所以X to Earn的X可以是你投入的生产资料,也就是人力和资本,或者两者结合;你可能觉得你的注意力也值钱,但从平台方来说,他们不可能为单个用户付出很高的广告费(除非你花的更多),所以这一块能earn的量应该很小,主要还是靠生产资料的投入来earn。这个时候X可以是什么,应该比较好思考了。以Stepn举例,x是你投入购买的跑鞋,这里跑鞋之所以算生产资料,是因为其他人在这个平台上跑步需要有鞋,以及/或者更高级的鞋子收益更高,但归根结底,他们的价值来自于其他玩家对于这些虚拟物品的认可和需求,可以是游戏性,可以是游戏性以及对自我的激励作用,其实也可以是虚拟世界成就自己的需要(前面说的个体角度的声望需求,也算是游戏性的一部分)。Stepn的游戏性应该比较弱,激励作用有多少不好说,最大的需求应该来自于人人都想投入生产资料来earn,这个时候个体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模糊了。所以这里的问题在于,人人都看好这个业务模式,人人都想要投资,于是抬高了业务估值,早期投资者收获颇丰,这和庞氏一点关系都没有,这个叫泡沫。
不太确定我知道这里在讨论什么,不过可以先理清一些定义。当earn的主体是我的时候,我能投入的包括金钱(资本)和我自己(劳动力或注意力),这时候earn的范围可以比较泛,学习收获和声望收获也算;接下来换个角度,从平台方来说的话,他们承诺的earn,更多应该是金钱或者等价物,毕竟其他东西他们也承诺不了。先假设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后者,所以X to Earn的X可以是你投入的生产资料,也就是人力和资本,或者两者结合;你可能觉得你的注意力也值钱,但从平台方来说,他们不可能为单个用户付出很高的广告费(除非你花的更多),所以这一块能earn的量应该很小,主要还是靠生产资料的投入来earn。这个时候X可以是什么,应该比较好思考了。以Stepn举例,x是你投入购买的跑鞋,这里跑鞋之所以算生产资料,是因为其他人在这个平台上跑步需要有鞋,以及/或者更高级的鞋子收益更高,但归根结底,他们的价值来自于其他玩家对于这些虚拟物品的认可和需求,可以是游戏性,可以是游戏性以及对自我的激励作用,其实也可以是虚拟世界成就自己的需要(前面说的个体角度的声望需求,也算是游戏性的一部分)。Stepn的游戏性应该比较弱,激励作用有多少不好说,最大的需求应该来自于人人都想投入生产资料来earn,这个时候个体作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模糊了。所以这里的问题在于,人人都看好这个业务模式,人人都想要投资,于是抬高了业务估值,早期投资者收获颇丰,这和庞氏一点关系都没有,这个叫泡沫。